安阳市自然灾害风险预测研判情况
发布日期:2023-09-26 信息来源: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科

2023年9月25日,市减灾委办公室组织召开了全市第十次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会商研判工作会议,对9月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简要总结,并对中秋、国庆“双节”期间、10月份和第四季度自然灾害风险及重大灾害风险趋势进行了分析研判,提出了针对性防范措施意见和建议。市应急管理局、气象局、水利局、林业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局、教育局、住建局、交通局、文广体旅局、防震减灾中心、消防救援支队、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市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市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等单位参加会议。会商研判情况如下:

一、9月份全市灾情概况

9月份全市平均降水偏多,气温偏高。全市未发生自然灾害。

气象方面:9月1-24日全市平均降水量86.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56.5%;全市平均气温23.6℃,较常年同期偏2.4℃。市气象局共发布预警信号3期,其中暴雨预警信号2期、大风预警信号1期

地震方面:9月1日-24日,我市辖区内没有记录到1.0级以上地震。9月10日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发生3.4级地震,我市部分群众有感,未收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

住建方面:9月19日,安阳学院、工学院、幼儿师范学院发生道路积水,积水深度15cm-50cm,在积水发生后,半小时内均已排除。

农业、林业、水利、地质9月份未发生灾害。

二、10月份、第四季度主要自然灾害风险趋势

根据气象预测,10月份全市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

1.气象灾害

根据最新预报,9月底-10月3日我市多阴雨寡照天气,大部土壤偏湿,不利于秋作物灌浆成熟,需关注降水过程对秋收的不利影响。预计秋季我市大部降水偏少,需关注旱情发展,做好水资源调度。

2.水旱灾害

我市大中型水库均运行平稳,水旱灾害风险较小。

3.地质灾害

结合我市的气候特点及地质环境条件,预测10月份及第四季度我市林州市、殷都区,龙安区因气象和地质环境等因素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降低,但仍需防范异常强降雨等诱发的地质灾害。

4.农业灾害

10月份上中旬是秋作物集中收获、播种时间,如发生极端降雨天气过程,可能影响机械下地作业,需做好应对防范。第四季度,主要防范11、12月份寒旱等极端天气。

5.地震灾害

2023年9月份,我市地球物理观测资料未见异常,没有收到宏观异常报告。综合分析认为:10月份我市发生5.0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很小。

6.森林火灾

双节期间,各林区景点、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游客增多,人为因素导致森林火灾发生概率增加。

三、防范措施和建议

1.气象灾害防御建议

当前我市大部土壤墒情偏湿,持续阴雨低温寡照天气不利于秋作物灌浆成熟,建议成熟地块抓住降水间隙及时抢收;降水时低能见度、路面湿滑导致的交通通行气象风险较高,需加强防范;气象部门将密切跟踪监视天气变化,加强会商研判,适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递进式开展气象服务。

2.强化水旱灾害防范工作

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科学调度水工程;

加强工程巡查除险,重点关注汤河、洪河、羑河、汤永河和茶店坡河运行情况;紧盯山洪灾害防御,严格落实山洪灾害防御“叫应”机制,提前做好人员避险转移工作;防汛抗旱两手抓,结合实际做好水库蓄水工作;强化值班值守,严格落实24小时领导带班和人员值班制度,做好信息报送工作。

3.做好地质灾害预防工作

我市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林州市、殷都区,龙安区要做好地质灾害隐患巡查排查工作;与气象、应急部门密切配合,做好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和信息共享工作;异常强降雨等条件下,林州市、殷都区、龙安区政府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组织做好隐患点附近受威胁群众的撤离避险工作。

4.做好农业灾害预防工作

积极与气象等部门做好沟通、分析和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做好机收、机种准备,指导机手做好农机具检查、维修和保养,强化机具的组织调度;强化应急调度,依托农机合作社建立排涝队伍,同时制定抢收烘干应急作业工作预案,组建农机应急作业队。

5.继续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

落实进入林区人员森林防火二维码管理,做好路口、卡口管控工作,实现防火智能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对游客开展针对性的森林防火安全宣传教育;科学有效防控林业有害生物,确保我市林业生态安全。

6.做好地震灾害预防工作

持续做好震情监视跟踪工作,坚持震情会商制度,做好震情趋势研判;加强宏微观异常核实工作,发现异常立即核实处置;加强地震监测站点运行维护工作,产出科学有效观测数据。

7.做好交通防范灾害工作

加大临水临崖等风险路段排查力度,加强防范;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发现险情立即采取封闭道路、设置警示标志、派人值守等措施;加快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储备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8.做好住建领域防范工作

加强日常巡检,特别是强风、强降雨前的排查工作,发现隐患立即处理;检查抢修物资种类及数量,落实应急人员准备,及时补充抢修物资,同时做好生活物资保障工作;落实好24小时值班,压实责任,做好上传下达工作,保持通讯设备畅通。


责任编辑: